貝克動態
吉聯亞替諾福韋在華專利終審被判無效
發布日期:2016-06-23 瀏覽次數:1224
2016年3月1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駁回吉聯亞科學股份有限公司的關于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專利的上訴。時隔57天,2016年4月26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駁回吉聯亞科學股份有限公司吉聯亞關于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分案專利無效的上訴,維持原判。自2013年7月,國家知識產權復審委員會復審認定該專利無效后,經過近3年的法律訴訟,關于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富馬酸鹽的化合物專利之爭塵埃落定。
吉聯亞(又音譯吉利德)化合物專利98807435.4,及分案專利200710196265.3保護了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的富馬酸鹽這一化合物,分別與2013年7月及10月,經中國國家專利復審委員會審理判定吉利德治療乙肝和艾滋病藥物替諾福韋專利全部無效。此后吉利德提起上訴。如今,關于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富馬酸鹽的化合物專利之爭塵埃落定。
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的專利為吉利德所有,商品名為Viread,于2001年10月在美國獲批上市,用以治療HIV、HBV感染,與其他逆轉錄酶抑制劑共同作使用。該藥物在2013年8月在中國獲批上市,由葛蘭素史克保留替諾福韋(商品名,韋瑞德)在中國上市的獨有權利,并負責該藥用于治療HBV感染患者注冊。由于很強的抗病毒活性,韋瑞德和恩替卡韋是目前中國肝病防治指南推薦的抗乙肝病毒的用藥。此外,由于治療,適用性好,劑量合適,替諾福韋酯也是多個治療指南推薦使用的抗HIV藥物。替諾福韋酯及其復方制劑已成為目前銷售額的抗艾滋病藥物。但在給吉利德帶來滾滾財源的同時,替諾福韋也因高昂的價格、對創新性的不同理解在各個國家引發爭議。
2014年7月20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召開的第20屆國際艾滋病大會上,吉利德宣布已經與聯合國藥品專利池組織(MPP)達成了一項新協議。協議規定,MPP可以授權印度和中國的仿制藥企業生產和分銷該公司治療HIV和乙肝的藥物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TAF是一種新型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被認為是Viread的升級版。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有20億人感染乙肝病毒,3.5億以上的人患有慢性(長期)肝臟感染疾病,其中中國的乙肝患者約占1/3,中國目前每年用于乙肝治療的總費用超過1000億,已成為全球的乙肝藥物市場。而乙肝目前而言被認為還不能被徹底治愈,因此抗病毒被認為是其中基本、重要的治療手段。
目前被專家公認的乙肝抗病毒藥物一共兩大類,共五種,分別是干擾素類(普通干擾素、長效干擾素)和核苷類(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干擾素應用較早,但是不良反應較多,價格較昂貴。另一大門派核苷類藥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開始廣泛用于治療乙肝,拉米夫定(商品名“賀普丁”)在占據了很長時間的主流位置后,被發現耐藥性問題嚴重。其后,阿德福韋成了新的希望,國內主要有兩個產品,包括國產的“代丁”和進口的“賀維力”,但阿德福韋的抗病毒能力不如拉米夫定,且存在腎功能損傷。因此,恩替卡韋(商品名“博路定”)在2006年上市后成為黑馬。恩替卡韋之后,替諾福韋酯進行全球臨床試驗,意圖奪回被百時美施貴寶奪走的魁首位置。
而吉利德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的富馬酸鹽化合物專利被判無效,無疑給國內仿制藥企業帶來機會。該藥物早在2010年就為吉利德帶來60億美元的銷售。
2016年3月1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駁回吉聯亞科學股份有限公司的關于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專利的上訴。時隔57天,2016年4月26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駁回吉聯亞科學股份有限公司吉聯亞關于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分案專利無效的上訴,維持原判。自2013年7月,國家知識產權復審委員會復審認定該專利無效后,經過近3年的法律訴訟,關于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富馬酸鹽的化合物專利之爭塵埃落定。
吉聯亞(又音譯吉利德)化合物專利98807435.4,及分案專利200710196265.3保護了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的富馬酸鹽這一化合物,分別與2013年7月及10月,經中國國家專利復審委員會審理判定吉利德治療乙肝和艾滋病藥物替諾福韋專利全部無效。此后吉利德提起上訴。如今,關于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富馬酸鹽的化合物專利之爭塵埃落定。
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的專利為吉利德所有,商品名為Viread,于2001年10月在美國獲批上市,用以治療HIV、HBV感染,與其他逆轉錄酶抑制劑共同作使用。該藥物在2013年8月在中國獲批上市,由葛蘭素史克保留替諾福韋(商品名,韋瑞德)在中國上市的獨有權利,并負責該藥用于治療HBV感染患者注冊。由于很強的抗病毒活性,韋瑞德和恩替卡韋是目前中國肝病防治指南推薦的抗乙肝病毒的用藥。此外,由于治療,適用性好,劑量合適,替諾福韋酯也是多個治療指南推薦使用的抗HIV藥物。替諾福韋酯及其復方制劑已成為目前銷售額的抗艾滋病藥物。但在給吉利德帶來滾滾財源的同時,替諾福韋也因高昂的價格、對創新性的不同理解在各個國家引發爭議。
2014年7月20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召開的第20屆國際艾滋病大會上,吉利德宣布已經與聯合國藥品專利池組織(MPP)達成了一項新協議。協議規定,MPP可以授權印度和中國的仿制藥企業生產和分銷該公司治療HIV和乙肝的藥物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TAF是一種新型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被認為是Viread的升級版。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有20億人感染乙肝病毒,3.5億以上的人患有慢性(長期)肝臟感染疾病,其中中國的乙肝患者約占1/3,中國目前每年用于乙肝治療的總費用超過1000億,已成為全球的乙肝藥物市場。而乙肝目前而言被認為還不能被徹底治愈,因此抗病毒被認為是其中基本、重要的治療手段。
目前被專家公認的乙肝抗病毒藥物一共兩大類,共五種,分別是干擾素類(普通干擾素、長效干擾素)和核苷類(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干擾素應用較早,但是不良反應較多,價格較昂貴。另一大門派核苷類藥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開始廣泛用于治療乙肝,拉米夫定(商品名“賀普丁”)在占據了很長時間的主流位置后,被發現耐藥性問題嚴重。其后,阿德福韋成了新的希望,國內主要有兩個產品,包括國產的“代丁”和進口的“賀維力”,但阿德福韋的抗病毒能力不如拉米夫定,且存在腎功能損傷。因此,恩替卡韋(商品名“博路定”)在2006年上市后成為黑馬。恩替卡韋之后,替諾福韋酯進行全球臨床試驗,意圖奪回被百時美施貴寶奪走的魁首位置。
而吉利德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的富馬酸鹽化合物專利被判無效,無疑給國內仿制藥企業帶來機會。該藥物早在2010年就為吉利德帶來60億美元的銷售。